文章來源:參考消息
當合資品牌放下“矜持”也開始打出“性價比”牌的時候,自主品牌中級車市場無疑成了短兵相接的降價重災區(qū)。
8月30日,海馬汽車和比亞迪汽車選擇在同一天發(fā)布了旨在調低新車價格的市場攻略:海馬宣布入門款中級車型海福星全系三款車降幅9000至1萬元,其中海福星手動標準型已跌至6.68萬元;與此同時,比亞迪宣布推出1.5升“白金版”F3取代1.6升車型,5.98萬至7.08萬元的定價,讓1.5升F3劍未出鞘就足以震撼以駿捷、奇瑞A5和福美來2代為代表的自主品牌中級車市場。
筆者從海馬汽車銷售公司了解到,海福星的這次降價,是海馬汽車自主發(fā)展后首次大規(guī)模官方降價,價格調整目標直指同級別車型比亞迪F3和奇瑞A5。受此影響,福美來2代的價格也出現(xiàn)了較大松動,目前北京地區(qū)經銷商優(yōu)惠幅度達8000元。與此同時,筆者還從北京市場了解到,受前段時間國產韓系車價格大幅度“跳水”影響,包括華晨駿捷、奇瑞A5在內的多款熱銷的自主品牌中級轎車,優(yōu)惠幅度都在5000至8000元。
除了降價還是降價,今年上半年合資品牌中級車價格整體下移,已經讓自主品牌中級車陣營亂作一團。犧牲利潤保銷量,以“跳樓價”搶份額已經成為自主品牌“絕地反擊”合資品牌的常規(guī)打法。在這樣一場貌似有攻有守的“拉鋸戰(zhàn)”中,自主品牌長年盤踞的10萬元以下細分市場,自然成了合資品牌中級車之間開打價格戰(zhàn)的“犧牲品”。
據筆者了解,雖然自主品牌進軍中高端市場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,包括華晨、奇瑞和江淮在內的主流車企近期都將推出市場定位更高端的產品,但是為此要付出的代價也是合資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前所未遇的。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,一款桑塔納從20多萬元賣到不足10萬元,暢銷國內市場20多載,而且目前還在為合資品牌銷量攻城略地。
真要拼起價格的“刺刀”來,像桑塔納這樣早就收回投資成本的老款合資品牌車型,完全可以輕裝上陣,而即便是善于打價格牌的自主品牌,又怎堪如此?毫無疑問,合資與自主的價格戰(zhàn)遠遠沒有激烈到非要拼個你死我活的境地,這給了前者繼續(xù)攫取適度利潤的時間,也給了后者迎頭趕上難得的機遇。
從自主品牌屢次跟進合資品牌調整價格看來,只要自主品牌中級車定價一天不能突破10萬元定價的“天花板”,其在車市價格戰(zhàn)中被動挨打的局面就無法得到根本性改變:即每一次價格戰(zhàn)過后,最后受傷的總歸是自主品牌車系;而合資品牌車價不管怎么降,其單車利潤相對而言仍然具有競爭優(yōu)勢。讓出利潤還是讓出份額,成為國內所有自主品牌車企銷售老總不可回避的抉擇。
盡管在10萬至20萬元的中級車市場,已經被卡羅拉、思域、馬自達3、速騰和??怂?/FONT>等合資品牌車型牢牢占據,但是并不意味著這塊市場是攻不可破的堅固堡壘。在一汽奔騰、南汽名爵、江淮賓悅和奇瑞A6等眾多新車的輪番出擊下,自主品牌突破這個堡壘似乎也只剩下時間問題。
當然,市場競爭是殘酷的,在自主和合資陣營上演的“非對稱碰撞”,對于日漸興起的國內購車一族而言,終歸是個好信號。試想一下:如果沒有近年來自主品牌的奮力崛起,“老三樣”的車價還會降得那么快嗎?
下一篇:跨國巨頭爭搶低成本車市場